【交大力量】青年教师咨政建言:立足中国大地,行走不变质的青春
来源:永利官网时间:2017-06-26 点击:[]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重要使命。西安交通大学历来高度重视咨政建言工作,积极联合地方政府共建智库,创办并定期报送《决策建言》,引导专家学者开展政策研究、决策评估、政策解读工作,为党、国家和地方政府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提供了百余篇决策咨询成果。特别是,在咨政建言队伍中,涌现出一批引领学术前沿、扎根中国大地、发出中国声音、解决中国问题的青年教师,成为服务党和政府科学民主依法决策的重要力量。

踏遍黄土知国情,建言献策惠民生

做政策研究,中央重大文件及政策精神无疑是研究者的风向标。我院王立剑副教授把对这种风向标的把握戏称为社会科学研究者的“小聪明”。快速理解政策文件、敏锐把握现实问题、用马克思主义予以诠释、用实证数据予以支持,既是“小聪明”,更是“大智慧”。

“目光向中央,脚步下基层”。王立剑副教授所在的研究团队一直秉承着做广泛深入社会调查的优良传统。从学生时期开始,他就跟着导师张思锋教授运用节假日,跑县镇、下乡村,每年至少作四次深入系统的基层调研,每次调研样本达几千份。他们的足迹遍布省内外二十余个市、县,至于乡、村则不计其数。2015年12月,全面脱贫攻坚工程实施以来,王立剑副教授将目光聚焦在精准扶贫领域,走街串巷、敲门入户,带着踏遍黄土的韧劲儿和一点点小聪明,在陕西省70个县(区)调查了1900余农村贫困户。在走访调查中,他不仅仅了解了贫困户的致贫因素,还体会到了农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民生问题的真实境况。

2016年4月,王立剑副教授提交教育部的成果《脱贫攻坚工程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利用陕京苏三地4582户城乡居民家庭问卷调查数据,对脱贫攻坚工程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此报告被教育部采纳上报,供有关领导同志参阅。其中的核心观点作为王立剑副教授课题组研究精准扶贫问题的总纲,依托西安交通大学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指导开展精准扶贫1.0、2.0、3.0版本的社会调查工作。同时,该研究成果被教育部采用上报,供有关领导同志参阅。

“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站只有新起点。”习近平总书记这句话,深深的刻在王立剑的脑海中。民生问题没有终点,对民生问题的研究就没有终点,深入一线的社会调查就没有终点,持续不断的咨政建言更是没有终点。“社会政策研究者就是要坚持不懈着眼社会问题,在重大民生问题上做好咨政研究,发出交大声音。”他温和善谈的外表下,是一颗坚忍不拔的科研赤子心。

依托团队铸平台,成长不忘谢师恩

从西安交大的学生成长为老师,再成长为青年教师中的佼佼者,苏金远、王立剑等一批严谨务实、咨政建言的青年教师,依靠的不是单打独斗,而是团队铸就的科研平台,团队就是交大力量的源泉。

苏金远教授是以单文华教授为首席专家的西安交大国际法团队的骨干成员,并积极参加全国性甚至国际性的研究团队。他对恩师、团队、学校的感激溢于言表,他说:“单文华教授对我的帮助不仅限于学业上的精心指导,还包括提供了一个国际一流的国际法研究平台。近年来多次借调到外交部工作,感谢学校和学院给予的宽容和支持,以及提供的工作便利。”

王立剑副教授是以张思锋教授为首席专家的国家社科基金决策咨询点骨干成员,在他看来:“我的硕博导师都是陕西省教学名师张思锋教授。张老师时长跟我说‘事为利先,事为名先,做事育人’,务实严谨,交大之风;他教导我说‘研究水平的鉴别,不在于研究什么,而在于怎样研究,用什么方法去研究’,学高为师,交大之风;张老师教会了我要在国家重大需求和国民经济主战场做出贡献,白发丹心,交大之风。”

读万卷书,方能精通学理,学以致用;行万里路,方能与国际接轨,知己知彼。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正是有着“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执着坚守,才有了脚踏实地为祖国做贡献的青年教师青春不变质的执着追求。



上一条:老龄与健康方向学科建设研讨会成功举办

下一条:研究生督导组专家莅临我院调研指导研究生培养工作

关闭

版权所有:8858cc永利(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设计与制作:西安交通大学网络信息中心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咸宁西路28号    邮编:710049